Back
Featured image of post 「原典版」到底是什麼?我應該用什麼版本的鋼琴譜呢?

「原典版」到底是什麼?我應該用什麼版本的鋼琴譜呢?

你知道為什麼同一首曲子會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嗎?你應該選擇哪一種呢?

      

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老師請你去書店買譜,結果店員拿出了灰版、黃版、還有很貴的進口版本,問你要哪一本?然後你想說既然都是同一首,不太知道差異在哪,那就選擇最便宜的一本譜吧!

其實,當我們在學一首新曲子的時候,「選擇一個好的版本」是很重要的!在這個文章我會說明一下這些譜的差異,並且實際舉例給你看喔!


你一定要知道的三種版本類型

市面上的樂譜版本大致可以分成三類:分別是 facsimileurtextinterpretive

Facsimile

Facsimile 這個字是「exact copy」的意思,它就是把原始手稿或是早期的版本,直接掃描下來的版本。但因為以前人沒有打譜軟體,字跡可能都已經不清楚或是太潦草;而且記譜的習慣或是寫法,隔了好幾個世代也會有些差異。

由於以上各種不好閱讀的原因,一般人平常練琴並不會用這種版本;我們現在會使用這種版本,多半是只為了它的歷史價值而已。

Facsimile 超級原汁原味,但是常常很難閱讀
Facsimile 超級原汁原味,但是常常很難閱讀

Urtext

而如果樂譜出版商拿原始手稿或是早期版本為依據,重新用現代的字體打字排版,就有了我們常聽到的「原典版」(Urtext)。

原典版的重點是在於維持樂曲的「原味」,保留最接近原作曲家想法的原始內容;也就是依據作曲家的手稿、或是早期正式出版的樂譜,把它們重新打字,編排成乾淨、現代的印刷體,而出版商是沒有自己修改或是加任何東西上去的。

但其實,不同出版商出版的「原典版」譜,也可能會有些微的不同喔!畢竟要製作一個「原典版」的譜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手寫稿上面,會有非常多塗塗改改的痕跡,以前人又沒有立可白或是擦擦筆這種東西,有的甚至是改到已經模糊不清、亂七八糟的狀態;也有可能兩份手抄譜的內容不一致,或至正式出版的譜校對不完整的情況。

所以製作原典版的出版商,還是會去比較他們手上所有版本的差異,來去做比照和斟酌;有些原典版甚至會詳細列出他參照的每一個來源的差異在哪裡。因此很多原典版的譜,都會有還蠻長的前言,去解說他參考的來源,以及研究過程之類的,當然比較負責任的版本也一定都會有編輯者的署名。

所以講到這邊,雖然說原典版是最接近作曲家想法的版本,你們也不要覺得原典版所寫的就是「聖旨」,因為原典版本身也是有各種不同出版商、不同的學者研究的版本喔

幾個比較有名的原典版像是:G. Henle Verlag、Wiener Urtext Edition、C. F. Peters Corp 等等。都是蠻貴的高級譜~

Interpretive Edition

Interpretive 版本,就是出版商不只是重新打字排版,還另外請音樂家、編輯者加入他們對於作品的詮釋跟想法

你應該有看過一些樂譜,上面有非常多的踏板、大小聲、樂句連斷等等,教你這邊怎麼彈、那邊要怎麼彈的標示;標示的程度很多已經太過細節,這樣的譜就非常有可能就是 interpretive 類型的版本。

通常我們不會太建議學鋼琴的人直接使用 interpretive 類型的版本來當作他們的主要樂譜,或完全 follow 上面的所有指示;因為用這種譜的話,你沒辦法確定譜上的每一個記號,有哪些是作曲家原本就有寫的,哪些是編輯者他們加上去的。

當然,也許你使用這種版本的原因,就是想要得到一些編輯者的演奏詮釋意見,那我還是會建議你可以準備一本 urtext 版本來交叉對照會比較好。


比較一下

接下來,我們來比較一下「巴赫創意曲」,在不同版本有什麼差異吧!這套創意曲集裡面有二聲部跟三聲部的創意曲,各15首。我們今天就來看二聲部創意曲的第一首。

巴赫手稿

首先從巴赫的手寫稿開始,其實我覺得以手寫譜來說,這個算是寫得很美、很整齊的,但是有一個非差大的差異~就是他前面不是高音譜號耶!300 年前的寫譜習慣真的是很不一樣,這樣寫對現代人來說還蠻難視譜的;那至於左手的話,就是一般的低音譜號。

右手是「第一線的 C 譜號」
右手是「第一線的 C 譜號」

其他也有很多地方很不好辨識,比如說像它的裝飾音、漣音、震音等等的,只是一個抖抖的線畫過去,不知道到底要彈哪一種裝飾音;另外它的連結線,是一條短短的飄在空中,不像現代的習慣是黏著音符的。然後,它沒有寫速度、沒有指法、沒有任何演奏法、大小聲的標示,就是只有音而已。

整個是有點泛黃,邊邊角角也有點模糊,雖然說這樣的版本是比較貼近原作曲家的想法,但是彈奏的時候很難看也不是辦法。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原典版出場了,也就是出版商根據文獻,重新排版之後的版本。

台灣全音出版社的「灰色」原典版(台幣 100 元)

接下來,來看看全音出版的這個灰色原典版。其實它還滿接近原版的對吧!沒有多餘的圓滑線或是跳音的標示,長音這邊的連結線就是用現代的習慣,黏著音符來寫的。

跟手稿幾乎一樣的內容,但是是現代印刷體
跟手稿幾乎一樣的內容,但是是現代印刷體

它的裝飾音,重新排版之後就看得很清楚到底是漣音還是震音,還有封面有說他是根據 1723 年手抄謄譜,並參考流傳之抄譜而編定,不是編輯者隨便自己改的。這本譜裡面的指法是原稿裡面沒有的,所以他有清楚的標示,指法是由「漢斯 · 馬丁 · 特爾伯」先生標上的。

封面有標示指法作者
封面有標示指法作者

德國 G. Henle 的「深藍色」原典版(定價美金 23.95 元,大概是台幣 740 元)

這個德國 Henle 版,同樣是原典版,但是製作更精緻,連用的紙張都比較高級,而且封面還滿厚的,我很寶貝這本,不太會在上面做什麼記號。

它的巴赫創意曲,跟剛剛看的灰版沒有太明顯的差異,因為畢竟不能亂加東西;但是比起台灣的原典版,在下方有比較多文字的註記,像是在左邊這一頁它下面有附註「巴赫的其中一個學生的抄譜裡面有這樣寫」,然後在右邊這一頁下面他說「方形括號裡面的裝飾音是來自次要的參考來源」,感覺考據很嚴謹。

其他除了像指法因為畢竟是不同人編的,所以一定會不太一樣之外,我還有看到一個很微小的差異。像是 Henle 版的第 11 小節的這個 B,其實是不需要標示還原記號的,但它還有在這邊特別標註提醒式的還原記號,而全音灰版是沒有這個還原記號的。

台灣的全音出版社「黃色」版(台幣 80 元)

這就是前面說的 interpertive 類型的版本,也就是出版商加註了很多自己的詮釋、說明的版本。

這個版本,不得不說,我發現一個很奇特的東西:在第六頁,什麼叫「C 大長」阿?我知道「大調」的日文是「長調」,但是「大長」是什麼我就不太確定了!

吸~大~腸~
吸~大~腸~

它也有附贈一些彈法上的教學說明,像是音量、漸強漸弱的標記,而且多了很多圓滑線、斷音等等的演奏法標示,都是在原典版或是手稿都沒有的;而最上方只有註明巴赫在世的年份,不像前面兩個版本是寫作品編號的。

再來是這上面有註明速度:「Allegro (♩= 120)」。我們知道在巴赫的年代,節拍器是還沒有被發明的,所以這個速度記號一定是編輯加上去的。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這個黃版,它在裝飾音上面跟原典版有很明顯的不同,在第二小節,黃綠版是寫「從本音往下彈」的「mordant」,另外兩本原典版都是寫「上方音跟本音交替」的「trill」,而一般專輯比較常見的彈法,其實是原典版的這個彈法。

既然如此,我們比對一下手稿這邊,你覺得它中間有那一條直線嗎?其實沒有耶~那這個版本為什麼覺得應該要改成中間有畫一條直線的那種裝飾音呢?它是參照哪一個來源的呢?

最後這邊第六點的註解我也覺得很妙,它寫說「此處的斷音符號實際上並無意義,但暗示著樂句在此處間斷」,所以…..這個註解有點太多餘了吧?自己加了原版沒有的標示,然後又自己說在此處無意義,有點搞笑!

這就是我們比較不推薦學生使用像是這種黃綠色版本的原因,尤其是很多鋼琴老師都會很用力要求學生一定要遵照譜上作曲家的每一個標示,但是在那之前,也許我們應該先確定譜上的標示,真的是來自作曲家本人的嗎?


結論

介紹了以上四個版本之後,我可以稍微做一個總結。樂譜的版本基本上分成三種:

  • 第一種是原始版本的直接掃描,facsimile。
  • 第二種是原典版或 urtext 版,也就是照著原始版本重新打字、但是不添加任何東西的譜
  • 最後一種是 interpretive,有加入編輯者意見的版本

我會建議所有學鋼琴的人,學新曲子的時候,主要使用原典版,而且最好是編輯嚴謹的出版商,像是今天說的 Henle 出版的原典版,因為這樣你才能很有信心的知道,你在譜上看到的東西真的是原作者的意思;如果還是有地方有疑問,你可以上 imslp.org 去找找有沒有手稿,或是早期版本的掃描來對照。

Interpretive 的版本,還是可以當作參考資訊來用;但用的時候,你要知道這不是最原始的版本,它有加入很多別人的意見,不要完全被這個版本限制住,或甚至被誤導。

最後你可以想想,我們彈鋼琴的時候,真的需要一字一句完全按照樂譜上面寫的東西彈嗎?甚至更進一步想,「一字一句完全按照樂譜」到底是什麼意思?怎樣才叫做按照樂譜和不按照樂譜呢?這些問題就讓你帶回去思考囉!

喜歡這篇文章嗎?幫我分享到 →